橡胶机械开发动态与趋向二
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17日 点击:[0]人次
橡胶机械开发动态与趋向(二)
当前,汽车轮胎“三巨头”已抢占世界轮胎市场的54%,他们还要占领中国轮胎市场的50%。现有的独资与合资企业,已占据30%,余下的20%,由境内的500多家轮胎企业抢争。现已有40%的生产能力过剩,而轮胎厂还在大增,仅山东就新涌现300多家。安徽和福建的两上佳通,都在急剧扩产,市场经济,谁都无法更无力去压库限产,只有生存竞争、优胜劣汰,这是自然规律。问题是:中国轮胎市场该推占领?凭什么占领?一靠品牌,二靠新品。两者的核心,还是质量保证。然而,归根结底,还得靠机品。
力车胎机械的借鉴与移植
谈及力车胎,包括自行车胎摩托车胎,这几年紧跟汽车轮胎也进步很快。尤其是后者,产销量均排世界第一,欲再发展,精品意识和品牌效益,已成行业急需。为何安徽佳通能够提出“争创中国第一品牌”?他们一直注重配套成龙,不断改造薄弱环节,如与无锡市第一橡塑机械有限公司合作,研制成功胎面全自动输送、冷却、定长、裁断生产线,采用光电定长,变频调速、PLC控制,可使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胎面长度控制在±1mm误差之内,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与日本进口的等同,价格仅为其1/5,可为2-3台成型机供料,尤其可使胎面接头平整,故其成品胎的径向跳动和均匀性最佳。现佳通公司又把它用在无内胎的成型加工。
自行车胎和力车胎,尤其是摩托车胎,应紧跟汽车轮胎,不断地创新设计,革新工艺,更新设备。既然汽车轮胎已推出绿色环保轮胎,超轻量化轮胎,超高里程轮胎,安全保气轮胎和智能轮胎等等,在如此众多的新型轮胎,尤其是各种功能轮胎的启发和引导下,力车胎亦应有的作为,更应有所创新。在这方面,我国的力车胎行业排头兵——广州橡胶第一厂,已紧跟汽车的无内胎轮胎,在办风推出了无内胎的摩托车胎,此举,值得全行业效仿。
当前,自行车胎和力车胎的潜在危险,还不仅仅在于市场被挤占,现在的5亿辆自行车,替换胎的市场就不小,而是产品被取代。各种弹性体制成的无骨架浇注实心轮胎,内有微孔海绵,弹性好,不怕刺扎,寿命可比充气轮胎提高3倍,上海已投产上市。青岛化工学院已研制成功聚氨酯反应注射工艺和反应注射机,齐鲁石化公司年产300吨的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也已试验投产,注射自行车胎有了廉价的原料工艺和设备来源。可见,既有试产,很快就会有生产线。为满足这类产品的设备争需,浇注轮胎生产线定会日益完善。一旦常规的力车胎被代替,现有的力车胎机械,也一定会陷入危机。为此,国外已研制成功冷态混合并挤出系统,可在0-50℃下,靠压力而不是温度,更不靠粘性剪切流动,由特殊的螺杆加搓板,对胶料进行混合加工并挤出成型。由此,胶料的硬度可再提高4倍,此胶不必再用骨架增强即可制造实心轮胎。
进入知识经济时代,知识已升值到经济的前排,不创新则不能活,现已成为定则。我们的诸多轮胎厂、力车胎厂,尤其是中小橡胶厂,一无人才,二无线,怎么能继续活下去?可见,靠自己的力量,则没有多大希望,必须组织起来,联合起来,靠”产学研“协同攻关。当前,对于轮胎品种的创新,国产的只有2000多个,产品趋同率极高,而米其林一家就有3500多人。佳通明年也要扩展到300多个(现有150个),已有50和40系列填补境内空白,且速度级别已达240km/n。难怪,其1996年组建,现已跃升行业第二。多数车车胎厂技术薄弱,科技投入少,生产成本高,开发能力差。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力车胎分会调查,摩托车胎的燃料和动力消耗,最高为6.93元/条,最低为0.68元/条,相差10倍。若效信轮胎厂,采用电子疏水阀,用于改造蒸汽管网系统,可自动阻气排水,实现了蒸汽零泄漏,可节省蒸汽10%。以蒸汽用量度3.6t/h的双模硫化机为例,节省蒸汽10%,一年就是2851吨(合22万),回收冷凝水,相当于热能为4745吨蒸汽,又可节约33万元,并可节省软化水9万元(按3元/吨计算)。可见,节能降耗,可从汽车轮胎生产移植过来,无需高超的开发能力,我们的协作网正在组织推广。可见,欲发展力车胎的先进生产线,汽车轮胎的成功经验必须借鉴,且应像无锡市第一橡塑机械有限公司那样,搞好三个密切合作,即:机械与工艺合作,制造与使用合作,技术与市场合作。
声明: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